最近,家长群里热议的话题是幼儿园的环境安全问题。尤其是看到甘肃榆中遭遇山洪灾害的新闻,更让人深感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重大。我的一位朋友老张在城郊经营着一家日托中心已有五年,上个月,他差点因为一件荒唐的事情遭遇不幸。通过他的经历,我们可以明白,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并非只是墙上的一纸空文。
孩子体温异常怎么处理?
今年夏天那股异常的高温天气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六月初的连续三天气温都超过了37℃。还记得上周二下午两点多的时候,饲养员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焦急地说:"乐乐发高烧,哭闹不止!"老张按照往常的方法贴上了退热贴,可没想到半小时后儿童保健工作制度,乐乐的体温竟然飙升至38.5℃。这时他忽然想起取出珍藏的《托育机构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翻开第三条,上面写着“发热儿童需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30分钟内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他忍不住用力拍了一下大腿——以前都是依靠经验来处理,差点就误了大事!
晨检漏项后果多严重?
实际上,问题早已埋下隐患。在周一早晨的例行检查中,乐乐的奶奶担心就医会耽误孩子上学,便隐瞒了孩子周末去游乐园的事情。当时,老张正在接园长的电话,便随手在晨检表上填写了“正常”。然而,三天后,金水区疾控中心在核查密切接触者时,发现乐乐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正是由于这个疏忽,整个班级不得不停课两周,不仅需要退还学费,还要承担消毒费用,直接经济损失接近三万元。
保健医配置是不是噱头?
以前总认为只有大单位才会聘请专职保健医生,而自己只需请一位兼职护士,每月就能节省四千元。然而,这次出了意外,老张立刻与妇幼保健所取得联系,不惜花费八千元儿童保健工作制度,聘请了一位退休的儿科医生来常驻。一周时间就发现了两个问题:厨房做的虾皮粥没有去除虾线,而户外活动区的地垫接缝处高差超过了3厘米——这些情况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规范》中是明确禁止的。现在家长们每天在家长群里分享孩子吃饭的视频,结果缴费的续费率竟然比之前增长了15%。
制度上墙更要落地
那天我们去看了老张整理过的园区,注意到每个教室门口都贴着精心绘制的过程图:从体温计的放置到呕吐物的处理步骤,画得就像漫画一样生动。他抚摸着新换的智能晨检仪,感慨地说:“以前总认为规章制度是束缚,现在才领悟到它们其实是保护我们的伞。上周教育局突然来检查,我们五十项规章制度都得到了严格执行,而隔壁的三家同行却都收到了整改通知。”
家长挑选托育机构时,关注的已不仅仅是装修的华丽程度。我建议各位从业者查阅一下2023版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保健工作指南》,尤其是其中的第五条关于卫生消毒的部分——不要等到出了问题才意识到需要弥补不足。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不妨分享给更多同行,保护孩子的健康可不是说说而已。你们机构有哪些特别的保健技巧?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