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发育的问题让你忧心忡忡,而身边又缺乏可靠的育儿指导,不妨听听我朋友陈姐的经历,或许能给你带来帮助。她是一位在社区医院担任营养师的母亲,上个月因为孩子的身高未达标准,几乎愁得头发都白了。幸运的是,她通过阅读《儿童保健八大技术规范》一书,成功扭转了局势,甚至得到了儿科主任的称赞,说她专业水平很高。
为什么要用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陈姐家的乐乐在四岁进行体检时,身高曲线图显示他处于偏矮的一栏。医生的一句“骨龄可能滞后”让她整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翻阅了无数的育儿论坛,越看越感到焦虑——有的建议大量补充碳酸钙,有的推荐注射生长激素,甚至小区的妈妈群里也有人讨论“吃胎盘能助长个头”。直到在科室的书柜里翻到那本满是折痕的《儿童保健八大技术规范》,她才意识到自己连最基本的“0-6岁儿童生长监测”都没有做好。
怎么用规范做生长发育自检?
陈姐翻到“生长发育监测篇”,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规范中清楚地指出“每3个月必须持续记录身高体重”儿童保健八大技术规范,然而她却只依赖半年一次的体检报告来评估乐乐的身高,完全忽视了乐乐因夏季食欲不振而引发的生长速度减慢。她迅速根据规范中的WHO生长曲线图表,将周末带乐乐去超市门口儿童乐园玩耍时,偷偷测量得到的数据(穿鞋身高102厘米,实际身高需减去1.5厘米)输入其中,结果发现曲线在第25百分位附近波动,并未达到需要病理干预的水平。
营养指导篇照做有没有效果?
河南那段时间天气炎热,不少幼儿园里的孩子因为中暑而请了假。陈姐趁机对“营养喂养规范”进行了实际操作。以前,她总是给乐乐准备白粥搭配咸菜作为早餐,而现在,她则按照规范推荐的方式,改为提供“全谷物主食”和“优质蛋白”。周一,她会煮燕麦粥搭配鸡蛋;周三,则是紫薯泥搭配鳕鱼松;而到了周末,她则会参考吴艳妮夺冠新闻中提到的运动员食谱,用菠菜虾仁来制作蛋羹。最神奇的是,规范中提到的“零食三不原则”:不能购买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奶油蛋糕,不能食用没有营养评分的进口糖果,周三下午的加餐只能是蒸南瓜或者酸奶。坚持了这个原则满28天后,量身高时竟然达到了第50百分位。
怎么判断要不要去医院?
上周三,社区举办了健康讲座。陈姐特地带着乐乐,现场展示了“发育筛查方法”。她让乐乐模仿吴艳妮夺冠时比心的姿势儿童保健八大技术规范,以此来检验乐乐肩关节的灵活性。在唱《小白兔》儿歌测试语言能力的过程中,乐乐突然说出了一句“医生阿姨,我的牙齿会荡秋千”,这恰好符合了规范中“4岁儿童应掌握10个以上的形容性词汇”的要求。查看完最后的“危险信号清单”,注意到孩子虽然扣扣子时偶尔会有些歪斜,然而他能够连续单脚跳达10秒钟之久,根本无需像那些新闻报道中的焦虑母亲那样,特地预约专家,排队等候进行骨龄检测。
陈姐现在总是跟人提起,那本小巧的技术规范书比任何育儿网红的推荐都要可靠。尤其是其中的“心理行为评估”那一部分,它教给她如何运用“游戏治疗法”来解决乐乐抢玩具的问题——这比网络上所说的“共情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若家中也有3至6岁的孩童,可以参照规范中的“穴位按摩图解”为孩子进行捏脊,就像陈姐每天晚上都会为乐乐做的那样,在捏到至阳穴时,故意轻触他的腋下,将保健活动转化为亲子互动的时光。
最后强调一点:务必通过正规途径获取标准完整资料,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科可以免费提供。一定要记得定期给孩子进行健康检查,这可比将来花上几万元打生长激素要划算得多。如果觉得这个信息有用,不妨点赞和收藏,还可以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新手父母。下次我们将讨论如何在家使用“丹佛发育筛查法”进行智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