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家长在留言区提到,孩子一到夏天就频繁生病,发烧和咳嗽的药物成了家里的必备药品。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位同事张姐,她家的小豆豆去年夏天经历的那场反复的病痛,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警示。
儿童保健要避开哪些坑?
张姐和她的丈夫都是90后,在银行工作,白天他们坐在明亮整洁的办公桌前处理银行业务,下班后还要轮流送外卖来缓解压力。去年7月,河南天气持续高温,别的孩子都在泳池里泡着消暑,而豆豆却被奶奶用长袖长裤包裹着闷在家里。“孩子体质偏寒,不能吹空调。”奶奶坚持自己的观点,直到豆豆夜里开始咳嗽,小脸都咳得通红,这才急忙送往医院。
医生检查完毕,摇头不已:“气温高达38度,还穿得这么厚,能不生痱子就不错了,这分明是捂出来的风热感冒。”所开的药物中,既有退烧药,也有止咳糖浆。然而,豆豆服用了三天,症状并未减轻,反而开始拉肚子。这时,张姐才意识到,自己跟风购买的网红止咳药,成分表中竟然明明白白写着“罂粟壳”。
常见病防治的黄金时间点?
那个周末,北京暴雨红色预警才刚刚解除,张姐带着豆豆跑遍了三家医院。儿科诊室里,许多孩子都和豆豆有着相同的症状。医生有些无奈地提醒:“夏天咳嗽,不要急于使用止咳药,先看看有没有痰鸣声。”调整了用药方案后,第二天豆豆的病情就有了好转。
张姐从这件事中深刻认识到:孩子并非成人的缩影。她曾给孩子服用成人剂量一半的药片儿童保健与常见病防治,咳嗽时则用土法子煮大蒜水,这些做法都潜藏着风险。如今,她在床头贴了两张表格,一张是儿童退烧药剂量换算公式,另一张是常见病症状流程图。一旦孩子发烧超过39度或咳嗽持续五天,她会立刻警觉地寻求医疗帮助。
家庭药箱如何科学配置?
上个月公司安排了员工体检,张姐特地咨询了营养科医生的建议。目前,她家的夏季药箱里仅剩下四种药品: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体温一旦超过38.5℃便需使用)、生理性海盐水喷鼻剂(用于缓解鼻塞并清洁鼻腔)、口服补液盐(在腹泻脱水时服用)、炉甘石洗剂(用于治疗痱子及蚊虫叮咬)。那些流行的消炎药物和进口的免疫增强剂,她都已经毫不犹豫地丢弃到了垃圾桶里。
近期幼儿园里手足口病蔓延,曾经用以防护的长袖长裤已经消失不见,现在孩子们每天都要进行20分钟的户外活动。张姐笑着说道:“前天晚上我处理客户坏账忙到晚上11点,回到家还要给豆豆煎中药洗液,成年人的生活确实不容易。”然而,看到豆豆晒得健康的小胳膊,这批焦虑的父母们似乎找到了与常见疾病和平共处的节奏。
育儿之路并无固定模式,更多的是在不断的挫折中积累智慧。若孩子服药后病情未改善,请立即检查药物的外观和剂量,别重蹈张姐的覆辙儿童保健与常见病防治,将救命的药物误用成致命的毒药。您家中是否有针对儿童常见病的独特治疗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共同成为从容不迫的家长。阅读完这篇文章后,请记得点赞和收藏,同时关注我的账号,我们将在下一期内容中讨论秋季腹泻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