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科室的主任们频繁诉苦,预算管理难度大。今天,我想分享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我的朋友老李,担任着一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副主任,负责整个科室的预算分配工作,最近他确实忧心忡忡,头发都愁白了——没错,就是大家日常挂在嘴边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年纪轻轻就“白了头””,放到五十出头的老李身上,那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医院的科室在预算方面有许多讲究,特别是像心内科这样设备与消耗品需求量大、科研任务繁重的地方,每一分钱都恨不得分成八份来用。就拿去年七月发生的那件事来说,差点让老李感到心力交瘁。
医院科室预算从哪来
老李所在科室的经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医院根据床位和医保比例划拨的常规费用,二是科室自行争取的科研课题资金,三是通过节约部分耗材获得的绩效返还。在四月份制定年度预算时医院科室预算,他依照往年的做法,额外上报了三十万元的年终奖金预算。然而,到了下半年,医保政策进行了调整,手术耗材的报销比例下降了五个百分点,这导致原本预期的差额被直接扣除。
医院科室预算怎么做
国庆假期刚过三天,老李便一直未曾返回家中。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厚重的申购表格,护士站里那急需使用的除颤仪显得格外显眼医院科室预算,医生团队正催促购买进口的造影剂,此外,去年启动的科研项目也亟待购置细胞培养箱。他手持计算器,反复进行估算,最终下定决心:将原本用于购买血管超声仪的资金延期至半年后,先临时调配一部分资金,填补急需的医疗设备空缺,然后组织科员们联系几家试剂供应商,试图争取到购买十件产品赠送两件的年终优惠。
科室预算不够怎么解决
年底那段时期格外紧张。某日,财务科忽然传来消息,称科研经费中用于购买数据库的资金因“与项目关联性不够”被审计部门指出错误,需将6万元退还。当晚11点过后,老李身披棉袄急忙赶往研究室查阅资料,终于在一份注明数据来源的文献中找到了必要的补充材料,随后立即撰写说明进行反驳。回想起那段时光,他鬓边新生的白发,简直比治疗室里那无影灯的光芒还要显眼。
确实有难度,但理顺了也能找到方法。经过那次风波,老李倒是积累了一些心得:年初提前留出10%的资金作为应急,这样遇到紧急情况就不会手忙脚乱;每个月底都会坚持和护士长召开预算会议,将耗材的使用量制成趋势图,一旦发现哪个组吸管使用量超标,就会立即进行约谈——后来有位副主任开玩笑说,现在年轻医生连浪费一支无菌手套都要犹豫半天。
听说最近科室的预算终于恢复了正常,老李在全科会议上还开展了一次“节约之星”的评选活动,奖品是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的颈椎按摩器。上周我遇见了他,虽然他的头发依旧花白,但谈到今年的预算计划时,眼中闪烁着光芒:“明年我们要争取购入那台超声仪,还要为值班室添置一台咖啡机——总不能让大家一直带着黑眼圈工作?”
若你身旁也有因预算问题而愁眉不展的亲朋好友,不妨将这篇文章分享至群聊作为借鉴。待下次我们再探讨科室与财务科在预算上的那些“独门绝技”。别忘了点赞并关注,否则可能下次再想找到就难了!你认为医院科室在采购设备时,是应该优先选择国产还是进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