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早期教育及儿童保健,哪个不盼着孩子茁壮成长、率先一步?可是在孩子早期培养和健康护理方面,许多人都曾走错方向。我的朋友丽娜前段时间就为此事焦虑不安,如今她家的孩子不仅生长状况良好,连以前抵触的启蒙课程都学得兴致勃勃。今天就把她的经验说出来,家里有3岁以下孩子的务必仔细阅读,能够节省好几年的摸索过程。
3岁前早教有必要吗?
丽娜的儿子朵朵年龄将近两岁,小区母婴店的推销员就成功劝说她购买产品,推销员强调“金脑开发班优惠活动仅剩三天”,又宣传“诺贝尔宝宝胎教方案配套早教机”,这些宣传手段让丽娜花费了两万多元,为朵朵报名了全年的私人教学课程。然而,经过半年的学习,朵朵见到身穿白大褂的保健医生时会哭泣,在颜色识别测试中,她的表现也比同年龄的孩子落后了六个月。今年三月,在西城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儿童保健检查时,主任医师李医生的一番话让她恍然大悟,她说道:两岁之前,如果强迫孩子接受知识,还不如先将触觉和前庭觉等基本感觉能力培养稳固。
儿童保健做哪些项目?
李大夫曾为丽娜制定了一份成长记录表,要求每月测量头围和胸围,每季度进行一次发育情况检测,换季时着重检查矿物质含量。后来情况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丽娜采用了李大夫推荐的“五感互动引导方式”。例如,她觉得普通的玩具积木缺乏趣味性,就带着女儿朵朵用家里的榆木制衣夹子来整理袜子,这样既锻炼了手部协调能力,又认识了不同颜色。最让人惊喜的是借鉴那个叫《动物模仿操》的视频练习爬行,以前在早教班时,朵朵总是需要糖果才能被引导着爬行,如今她每天会自发地在瑜伽垫上转八圈。
早教如何结合日常生活?
今年五月幼儿园举办开放日时,丽娜偶然注意到朵朵是全班仅有的一个能独立系鞋带的孩子,这种喜悦,比她之前花费两万元购买的“大脑潜能测评报告”要真切得多。真正重要的转变,其实就隐藏在日常容易被忽视的小事中:早上用软刷子给假人玩具清洁,可以提升孩子的手眼配合能力,晚上在公园里踩着石子路行走,能够增强脚底的感知,给孩子讲书时,把磨砂材料剪成动物图案贴在书页上早期教育及儿童保健,有助于练习通过触摸来区分不同事物,这些不花钱的启蒙方式,效果远远超过那些价值上千元的认知工具。
上次给丽娜打电话,她正和朵朵在颐和园昆明湖边收集落叶。“上周带孩子去儿童医院做检查,医生表示朵朵的平衡感发展得很好,已经达到了同龄人前百分之九十的水平。电话那头传来孩子哼哼唧唧讨论树皮花纹的声音,丽娜笑着说这笔早教投入值得,至少让她懂得:真正的启蒙教育,是让孩子从地上爬行、市场叫卖、晾衣绳晃动的袜子中,体会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些需要修图发到社交平台的照片,实在比不上傍晚母亲和孩子一起数蚂蚁搬家时的美好时光。
现在每个周末,丽娜都会在小区妈妈群里公布自己设计的早期启发活动,例如用娃哈哈果奶瓶插上吸管作为呼吸练习工具,把废弃纸箱挖些孔洞制成触感体验盒。如果有人再建议参加“精英宝宝快速成长营”,不妨先反思一下:你家地板上,多长时间不曾传来宝宝探索世界的嗒嗒声响?觉得有帮助的家长快快点个赞,并且收藏起来,同时转给那些对早教感到迷茫的新手父母们。让孩子们,能够踏踏实实地走好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每一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