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长老李的波折:科室纪律松散引危机

老李在市中心的急诊科担任护士长已有十年,然而上个月,他差点因科室的纪律问题而遭遇挫折。若此事处理不当,不仅季度评优的机会将化为乌有,甚至可能面临行政处分。如今回想,他常常感叹那半个月仿佛漫长的梅雨季节,每天都感觉心潮澎湃,堵得慌。

科室纪律松散有哪些表现?

老李负责的急诊科护士站,自去年开始,有些护士开始松懈,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晚上,护士们经常趴在桌子上玩手机,成了习惯。抢救用的备用药箱,三天两头就被发现药品过期。更离谱的是,上个月北京那场暴雨的夜晚(就是那次拉响了暴雨红警的夜晚)医院科室纪律,一辆救护车送来了被救的漂流游客,但负责的值班护士竟然找不到心电监护仪的耦合剂——后来才知道,那东西早被实习生拿去当玩具了。那天深夜三点,老李站在抢救室外的杂乱备品柜前,终于明白了科主任所说的“纪律并非束缚,而是关键所在”究竟有何深意。

怎么在繁忙科室抓纪律不挨骂?

他首先选择了两个容易对付的目标:在晨会开始前,他站在护士站门口检查考勤,并将所有人的手机统一锁进了专门的柜子。然而,到了第三天,一位老护士当众对李姐表示不满,说:“李姐,你是不是更年期到了?我们这么忙,连脚都沾不上地。”面对指责,李姐并没有还击。下班后,她在办公室里翻出了三年前的科室规章制度,发现其中关于“应急物资管理”的规定,竟然还是手写版,都快长霉了。

医院科室纪律要求_医院科室纪律_医院科室纪律整改措施

第二周迎来了转机。上午,我们处理了贵州漂流景区滞留游客的事宜,下午,记者便来拍摄“59岁医生直播手术”的素材——原来,隔壁心胸外科的张医生,凭借规律的晨交班和手术器械的标准化摆放,已经三年零事故,成为了医院抓纪律的模范。这时,老李突然领悟到:仅仅靠口头喊话是不够的,必须让纪律本身“发声”。

用执行细节解决纪律顽疾吗?

接下来的举动让整个科室都感到惊讶:老李将120急救流程转换成了二维码,并贴在了抢救车的侧面;备用药箱里安装了智能感应灯,若有人未按规定进行检查,灯就会亮起红灯。更令人称奇的是交接班记录表,它不再只是简单的“体温正常”这类空洞的表述,而是改成了具体的“除颤仪电极片有效期至2024年3月15日”这样的明确数字指标。

上周科室的考核中,他们准备的抢救物品所需时间从原本的5分钟缩短到了1分48秒。以前总是摆出一副臭脸的老周,现在主动留下来参加夜班会。他说,因为有一位家长带着被马咬伤手指的小孩来医院缝合。现在,备皮包的摆放就像超市货架一样井然有序。而之前在暴雨夜里找不到耦合剂的事情,后来还被制作成了情景剧,在医院的纪律动员会上作为反面教材播放了三次。

医院,它就像那个“复兴号追和谐号”的笑话——你以为问题在于提速的能力吗?实则不然,关键在于遵守信号灯的规则。老李经常挂在嘴边,遵守纪律又何必受责骂?只需把该亮的红灯亮起医院科室纪律,把该锁的手机锁好,剩下的,自然有紧急情况为你辩护。觉得这方法管用的话,不妨点个赞,也让你们科室的护士长看看?收藏起来,等下次科主任找谈话时翻出来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