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最近在医院里愁眉不展,新门诊楼投入使用后,患者们纷纷抱怨找科室就像是在玩“九宫格”游戏。这位在院办担任行政工作已有五年的老员工,连续一周内收到了二十多份投诉,甚至连院长都在早会上点名批评了这一现象。
医院科室标识怎么设计才清晰?
张强和后勤团队驻扎了三天,发现内科楼三层的情况相当离谱——消化科和呼吸科的标识竟然并排挂在走廊的尽头,让患有老花眼的患者在电梯口都难以分辨。更糟糕的是,儿科门诊竟然隐藏在妇产科区域,上周就有家长抱着发烧的孩子转了三圈才找到,当时就大声要求投诉。
科室标识用啥材料耐用?
小王提议说:“咱们能不能全换成发光的字?”这建议让张强心里一动。他赶紧找出了“医院科室标识图片大全”,发现三甲医院普遍采用的是3M反光膜和亚克力立体字。然而,第二天在联系供应商时,他才知道门诊候诊区的标识需要能够抵抗消毒水的腐蚀,急诊通道的指示牌还得具备防摔的特性,光材料的选择就有一大堆要求,清单上列了两大页。
夜间科室标识看不清咋办?
周一凌晨三点,急诊科的情况最能体现问题。张强跟随护士站在那里记录时发现,每晚至少有五起外伤患者家属手持手电筒寻找清创室的情况。他参考了图片库中的案例,于是在通道地面上贴上了荧光导向条,还将各诊室的门牌换成了嵌入式LED灯箱,这周夜班护士终于不用再充当“人肉导航”了。
其间曾发生一些趣事。有家长提出儿科通道的卡通贴纸过于耀眼,张强亲自查看后,发现确实有孩子盯着天花板上的青蛙图案撞到了头。他迅速查阅了“儿童友好型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将色彩调整为低饱和度的马卡龙色,并对边缘进行了圆角处理医院科室标识图片大全医院科室标识图片大全,如今连挑剔的儿科主任都称赞这次改动十分贴心。
踏入门诊大楼,从入口的总索引显示屏到诊室前的智能叫号显示屏,整个标识系统耗费了整整四十天时间完成。前些日子,院办公室收到了一封表扬信,信上署名是一位退休教师,他提到现在即便拄着拐杖也能独自找到心内科门诊。张强轻轻触摸着墙上新换上的防眩目指示灯箱,突然想起了整改当天,保洁阿姨在擦拭标识牌时笑着说的那句话:"这下再也不用天天帮人找B超室了。"
医院里的标识设计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对患者就医感受有着重要影响。我建议同行们可以多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避免像我朋友以前那样盲目摸索。各位医院里有哪些实用的标识设计?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如果觉得内容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