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话题列表中,候选内容大多与负面事件相关,或者不适合直接纳入医院规范主题的表述之中。经过慎重考量,我们最终没有挑选出具体的网络热点话题。现在,我们提供的文章内容是围绕核心主题精心创作的。
最近,医院的行政圈里,有个叫老李的朋友愁眉苦脸,手里紧握着一叠科室标牌的设计图,不停地唉声叹气。他身为三级甲等医院新院区筹备组的负责人,这三个月来光是科室命名的事情就让他头疼不已。心血管内科和心脏中心的牌子并列挂着,康复科旁边又设了“理疗疼痛门诊”,这让患者家属拿着片子在三层楼间转悠,都难以找到正确的科室。
医院科室名称混乱有啥影响?
今年五月,新门诊楼正式开始试运营,没想到第一天就出现了尴尬的情况。住院部十二楼的“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与相邻的“血液肿瘤科”同时开始接待患者,一位从乡下来的张大娘拿着肺癌的诊断书误入了错误的科室。恰好血液科主任正在查房,结果张大娘竟然被误认为是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讨论了整整半小时。更不用说急诊抢救区域还同时悬挂着“胸痛救治中心”、“脑卒中救治中心”以及“创伤救治中心”三块指示牌,实习护士小张面对屏幕上不断变化的生理指标,差点就把脑梗塞患者的脑卒中溶栓药物递了出去。
为啥要规范科室名称?
老李正翻阅《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第17版,他指向第46页对我说:“你看,神经外科那一栏清楚地写着不包含疼痛科,可我们老院区却在神经外科门诊旁边增设了一个‘头痛专科’。”在行政例会上医院科室名称规范,院长拍案而起,抱怨新门诊的客流量比预期少了15%,而调研结果显示37%的患者抱怨看病的难度增加。邻近科室的名称相同、治疗领域不清晰,甚至医保结算都出现了问题,就在上周,康复理疗科因为系统里标注“包含针灸推拿”这一备注,被审计部门发现超出了规定的收费标准。
怎么科学设置科室名称?
老李因愁绪重重,整夜未能入眠,于是急忙启程,向南方寻求智慧。抵达杭州的邵逸夫医院后,他被门诊的布局所吸引,恍然大悟,原来医院的科室命名就像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分类。在“消化系统诊疗部”这一大类下医院科室名称规范,可以看到胃肠外科、肝病专科、内镜中心等具体科室的明确标注。走廊上的导视牌则用统一的色彩来区分,暖棕色的标志代表内科,冷蓝色的标志代表外科,而绿色则代表着医技科室。信息科主任分享了他的经验之谈:“那些名字中包含‘中心’或‘研究院’的机构,必须拥有三个或以上的亚专科作为支撑,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无效利用。”
规范科室名称要注意啥细节?
回到南京,老李依照“三级学科漏斗模型”重新进行了整理。他在顶楼挂上了医院的完整名称,并标明了其三级专科医院的资质。在各楼层的主通道上,他挂上了代表一级学科的牌子,如内科、外科和医技科。而在诊室的门牌上,他则清晰地标明了三级或四级的学科全称。对妇瘤科门诊进行了特别整改,以前妇科、放疗、化疗名称混淆,现在已统一称为“妇科肿瘤化疗诊室”和“妇科肿瘤放疗诊室”。连护士站的电子屏幕上也明确标注了“1号诊室擅长治疗耐药性卵巢癌”。在整改后的试运营当天,老李在门诊大厅观察,发现上午10点到12点这段时间内,患者询问路线的次数从平均每天87次减少到了23次。
这个月科室的名称公示已经告一段落,行政群突然变得活跃起来:病案室的小王提到ICD编码的匹配准确率提高了40%,导诊台的同事打算给老李送上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名正言顺”。骨科医生老刘颇有趣味,他在“脊柱与关节外科”拆分后,名片上赫然印着“骨关节外科(含运动医学方向)”。上周,他连续成功完成了三例ACL重建手术。这些患者都是通过百度搜索“骨关节外科 膝关节微创手术”找到他的。实际上,科室名称看似微不足道,但深入探究,才发现其中蕴含着医院管理的真谛:一个规范的名称,背后反映的是医院管理的责任心。
觉得这篇科主任和患者都该掌握的冷知识挺有用,不妨关注一下!下次去医疗机构,看到那清晰的科室指示牌,不妨想想,那位名叫老李的行政人员为这些字眼付出了多少个夜晚的辛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