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去医院复查时,碰到了刚生完孩子的大学同学丽丽,她眼泡浮肿地向我抱怨:“坐月子期间,我妈一直熬猪蹄汤催奶,结果奶水堵塞还发烧到了39度,最近我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人推荐的那种催乳针剂,竟然连医疗许可都没有…”看到她那疲惫的样子,我才意识到,现在的年轻妈妈在产后保健方面,确实走了不少弯路。
产后护理有哪些雷区?
今年四月,丽丽在故乡的县城迎来了新生命的到来。她的婆婆恪守着“坐月子期间不宜下床”的传统规矩,头两周里,丽丽除了哺乳几乎未曾离开过床。她通过手机偶然看到了一篇关于“产妇恢复需尽早活动”的文章,一边是亲人的关心,另一边则是传统观念的束缚,这让丽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出院前的查房中,医生郑重提醒,"每天必须下床走动三次,以预防血栓的形成"。直到这时,我们全家人才对护理计划进行了调整——显然,传统习惯和现代医学需要相互融合。
乳腺护理怎么做才对?
丽丽感到极度的崩溃,产后第五天,奶水突然增多,月嫂用老方法强行按摩,结果乳房变得红肿,体温升高至39.5℃。深夜里,她急诊就医,医生指着X光片说:“乳晕全部堵塞,再拖下去可能引发蜂窝组织炎。”随后,她转到了一家三甲医院的产后康复科,护士指导她使用温敷和电动吸奶器,每隔三小时排空一次,三天后,胀痛感才逐渐减轻。每次遇到堵奶,她便会回想起住院期间的情景,那时走廊里宝宝的哭声不断,妈妈们的焦虑叹息声此起彼伏,这一切让她深刻感受到了产妇们对于更专业护理指导的迫切需求。
产后饮食能随便补吗?
丽丽的母亲对女儿十分怜爱,每日都精心烹制各种滋补汤品。然而,有一天上午,丽丽喝下了当归鸡汤,没想到下午恶露量突然增加。全家人都惊慌失措,赶紧将她送往医院。营养师在查看完菜谱后,连连摇头叹息:“产后活血的食材吃得过早,黄芪和枸杞这些食材应该等到恶露排净后再进行补充。”近期,全国各地普遍高温,她便依照医生的建议,开始熬制冬瓜虾仁汤来消暑利水。同时,她的早餐也换成了杂粮粥搭配菠菜。这样一来,她的气色明显比之前好了许多。然而,偶尔看到家里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补品,她不禁苦笑着感叹,自己浪费了不少钱财。
出院当天,医院走廊里的一张宣传海报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产后6周是最佳的恢复阶段"。丽丽轻轻抚摸着自己松弛的腹部,不禁叹了口气。她之前在网上跟风购买了束腹带,却因此感到呼吸困难。幸好,医生推荐的凯格尔运动让她惊喜连连——如今简述产后妇女保健的内容,她每天都会按照视频练习15分钟,之前困扰她的漏尿问题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她打算在孩子满百天时,去专门的机构进行盆底肌的检查,"据我所知,现在很多正规医院都提供了盆底电刺激的治疗方法,而且如果使用社保,大部分费用是可以报销的。"实际上,产后的恢复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重要的是要运用科学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简述产后妇女保健的内容,这样才能避免走很多弯路,成为幸福的妈妈。
丽丽现在每个周末都会在小区宝妈群里分享她的护理经验,前些日子她还主动整理了一份《产后60天护理清单》,里面提到了顺产后24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哺乳前需要热敷三分钟、在炎热的天气里要多喝绿豆汤来补充水分等等。当群里新加入的妈妈们询问起“线下购物也能无理由退货”的新闻时,她笑着回答:“确实,我买的哺乳内衣七天无理由退货是没问题的,但那些坐月子时遇到的麻烦,是回不去了的!”每个产后妈妈都应能在科学的护理指导下,重拾那份本应属于她的自在与光彩。(点赞并收藏这篇实用文章,分享给那些需要的新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