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气温骤升,蝉鸣声也显得疲惫无力。陈姐最近的心情比这天气还要焦躁——她的9个月大儿子阳阳在体检中被医生指出“体重不足,辅食添加不当”,这在陈姐在上海多年打拼生涯中还是头一回感到慌乱。身为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总监,她的手机里存储了十几G的育儿知识,但站在儿保科门口时,她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上海儿童保健科怎么挂号?
陈姐一开始行事谨慎,如同试探着过河。凌晨三点,她守在医院公众号前,系统提示“近15天号源已满”;她托人加价300元抢到了专家号,却要排队三小时,沟通仅三分钟,医生只是草草地开了两盒益生菌。眼见阳阳的辅食摄入量越来越少,她焦急得嘴角都烂出了小西红柿。最终还是小区里的妈妈们提供了建议:区妇幼保健院开设了夜间儿科门诊服务,每天17:00会放出次日的号源,而且使用医保进行挂号只需支付18元。
那年8月12日上海儿童保健,正值高温红色预警发布之际,陈姐带着阳阳奔波于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普陀区的一家医院转角处,她偶遇了一位身穿白大褂的食疗师小李,小李正忙着整理一本《0-3岁儿童夏季辅食图谱》。宣传册的边缘因汗水浸染而略显皱褶。"夏天,辅食得像凉菜一样来处理。"小李一边擦拭眼镜片,一边笑着说道。而他身后的温度计,水银柱正急剧上升,直逼40℃的红色警戒线。这不经意的提醒,成了陈姐育儿路上的救命稻草。
上海儿童夏季饮食禁忌
小李建议调整辅食,阳阳开始抗拒米粉。夜里哄着醒来的孩子,陈姐望着空调显示的26度温度出神,猛然想起门诊外电子屏幕上滚动的提醒:夏季喂辅食应遵循“三不原则”——不能冷藏、不能加蜂蜜、不能强迫孩子吃。于是,她将蒸熟的南瓜捣成泥,和切碎的西兰花末一起冻成星星形状的冰块,每天中午取出一块,拌上亚麻籽油食用。没想到效果出奇好,两周后复查体重,阳阳终于赶超平均值。
上月暴雨肆虐上海儿童保健,陈姐手提自制的山药奶酪松饼,前往医院表达感激之情。她发现候诊区新增了“辅食试吃角”,那里不锈钢小碗中盛满了紫薯糙米粥和冬瓜丸子汤,几位家长正用小勺子互相喂食自己孩子的“杰作”。小李笑着说,这是响应新政策,社区儿保科正努力打造“会客厅式服务”,仅仅有体重秤和身高尺是远远不够的。
如今,阳阳笑起来时,嘴角露出两颗小小的米粒般的牙齿,体检报告上的数据直线上升。陈姐常比喻养孩子就像在玩升级打怪的游戏,需要顺应政策,关注季节的变化。上周,她在宝妈群里发起了一项活动,号召大家给儿保科送上一面锦旗,上面烫金的字迹已经想好:“夏日送清凉,育儿有明灯”。如果你也在为科学育儿感到困扰,不妨先了解一下附近社区医院儿童保健服务的具体时间表,也许在这些普通岗位上,就隐藏着专业的育儿秘诀。陈姐的经历或许能对那些感到焦虑的家长们有所启发,不妨点赞并收藏这篇文章,然后转发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父母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