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科室的例会上,老张拿着那份百日安全活动通知,眉头紧锁。我们消化内科的三十张病床总是满满的,内镜中心每天还要进行三十台手术,若要严格抓安全生产,实在难以抽出多余的力量。他当时果断的决定后来成为了全院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急诊的常客是如何带领我们攻克难关的。
高龄患者管理有哪些妙招?
活动刚开始第一周,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82岁的糖尿病患者老李来接受肠镜检查,家属在术前签字时抱怨说:“去年在另一家医院因为低血糖晕倒过。”这时,老张突然想起了他刚刚看到的新闻,报道中提到那位被女婿改造为‘腹肌大爷’的三高老人,不正是通过科学管理病情得到了逆转的吗?于是,他立刻拉着护士长重新进行了风险评估,将原本的口服清肠液改为分次给药,并在术后病床边准备了血糖仪和葡萄糖水。结果老李康复时笑着说:"比家门口公园晨练还舒坦。"
科室耗材浪费如何杜绝?
真正的挑战在于清创室。护士小张看着那些被剪成两半的无菌手套,心里直犯疼,因为“上周我还因为耗材超支问题被通报了。”这样的场景让老张想起了那个关于村民为了29只鸡闹离婚的新闻,资源分配不公甚至能导致家庭破裂。于是,他带着两个组长蹲守了三天,将拆封的缝合针线按照尺寸进行分类,将过期的碘伏改为设备消毒使用,到了月底核算时,成本竟然直接下降了17%。器械护士小王时常盯着回收篮自言自语,"每一根缝针都不能浪费,都要派上用场。"
夜班交接最容易漏啥?
八月三号当晚的应急演练仍然让人心有余悸。当时中班护士在交接班时,遗漏了3床患者的夜间医嘱,而在模拟抢救过程中,张医生发现监护仪的参数出现了异常。老张为了改进这一情况,当天晚上就修订了交接本医院百日安全活动科室总结,特意增加了“患者情绪评估”这一项——这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入园前需要检查情绪一样,至关重要。如今,夜班护士小赵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个小程序,能够扫描药品的条形码,自动关联相应的医嘱,她表示,这样比以往的方法要可靠得多。
设备维护必做哪三件事?
argon刀出了问题,大家顿时紧张起来。那是一个午后,我们正在为胃癌患者进行电切手术,突然仪器发出警报。多亏了维修工的一句提醒:"你们这里的清洁频率比理发店的剃头刀还要低。"老张立刻按照设备商提供的指导,给每台仪器贴上了"每日清洁、每周检测、每月上油"的三色标签。如今,就连实习医生也知道,清洗内镜活检孔时必须使用三十毫升的注射器冲洗三次。
活动落幕之际,我们合影留念,护理员老孙特地穿上了印有活动口号的T恤。以往总说“重视安全就是找麻烦”的几位老同事,如今竟纷纷踊跃报名参加抢救车药品效期检查员的岗位竞聘。就在上个月评审时,院领导翻阅着厚达二十厘米的记录本医院百日安全活动科室总结,感慨地说:“把家家户户生活的智慧运用到科室管理中,安全怎么会处理不好?”请大家点赞并收藏,明天的内容将揭示老张因偷窥护士站播放的《凡人修仙传》而被当场抓获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