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炎热,周围不少朋友都抱怨感到身体疲惫。我想起上个月老张,他因持续低烧无法缓解,在宝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辗转了整整三天。他作为货车司机,握着方向盘已有十年,今年夏天在跑运输的过程中,他总是感觉胸口闷闷的,直到在服务区头昏眼花地摔了一跤,这才被车上的同伴强行送进了医院。
急诊科三天像打仗
挂号处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有67人在等待,护士站的电子屏上不断滚动着“暴雨将至,请牢记‘十要十不要’”的红色警示标语。值班医生在听老张讲述“方向盘打弯都感觉使不上力”时,一边用手中的听诊器在老张胸口轻轻滑动,一边按响了叫号器,招呼下一位患者。CT室门前挤满了捂着肚子等待的患者,走廊深处飘来空调的冷气和消毒水的味道,我手握着那张写有“多发性肺炎”的诊断报告宝鸡市中心医院科室,目睹老张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背,因输液针孔而泛着青色的光芒。
感染科病房的温差
那天转往感染科时碰上了大雨,护士小林推着轮椅帮老张去做检查,经过住院部的花园时,她指着积水的路面,向我们指出“漩涡危险区”。病房里,旁边床位的病人是一位退休教师,他每天手里拿着保温杯,不停地念叨着河南老家的“40多年没见过这么旱的天”。主治医师在查房时常常携带那本略显陈旧的工作手册,他告诉老张:“呼吸频率每分钟不要超过20次,这样才算正常。”床边的打印机不时地发出咔嚓声,吐出一张张化验单,上面显示心肌酶的数值正在缓慢下降。
康复科里的新发现
出院前夕,老张被转至康复科接受肺功能训练。走廊的墙上,展示着“城市之变,中国之进”的展览照片。在职业治疗师指导他使用呼吸训练仪的过程中,治疗师突然笑了出来宝鸡市中心医院科室,赞叹道:“您的肺活量,竟然比年前的那位马拉松教练还要出色!”治疗室里的镜子反射出窗外那座刚刚建成的门诊大楼,清洁工阿姨一边擦拭着蒙着水汽的窗户,一边开着玩笑说:“住在这里就像住在公园里一样,晚上还能听到后山坡上传来的鸟叫声。”
老张现在能握住方向盘开短途车了,上周还给我发了视频,得意地展示医院食堂的杂粮粥,夸它比服务区的地沟油盒饭好吃百倍。他经常提起那句话:“县医院让我转院的那天,我以为自己会在半路上交代”,说着还紧握着复查预约单,手上的指甲印仿佛在诉说着那时的紧张。说到看病的麻烦,玻璃窗上凝结的雾气早已写明了答案:虽然麻烦,但比起在家硬撑,这点麻烦还是值得的。
若你身旁有人抱怨胸口闷闷、气息不足,劳累不堪,别只让他喝板蓝根,应趁空档去正规的医院呼吸科挂号就诊。看到这段话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这既是提醒那些在方向盘后辛勤奋斗的人们:身体如同那辆老货车,只有定期维护保养,才能行驶得更远。同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就医故事,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以便日后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指引。关注我,下次我将带你们参观三甲医院的智慧药房,看看它的智能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