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医院的科室负责人向我抱怨,表示团队凝聚力不足,管理起来颇为棘手。直到聆听了老李的经历,我才领悟到,科室文化建设并非仅仅依靠张贴标语或举办活动就能轻易实现。这位有着二十年从业经验的消化内科主任,在去年几乎萌生了离职的念头。
科室文化建设难点在哪?
去年,老李所在的科室陷入了困境:三个副主任各自领导一派,护士站里因排班问题天天有人争吵,年轻医生们争相发表论文却无人关注病床。更糟糕的是,在7月份的高温天气里,抢救室的空调坏了两个小时,值班医生们竟然在争吵谁去报修,差点延误了心梗病人的抢救。老李在天台上抽烟时,眼中充满了泪水,他心里真的想递交辞职信。
用团队目标凝聚人心
在秋意渐浓的科室会议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他出示了三页病历,上面记录的是三年前因尿毒症住院的患者,如今来院复查时,紧紧握住主治医生的手,泪水纵横。"我们能否将'让每位患者带着笑容出院'作为我们科室的座右铭?"老李的这一提议竟然得到了全票赞同。随后的三个月里,他们重新明确了组长们的责任分工,将十年前被废弃的医患联欢日改为了每月一次的咖啡座谈会,连休息室都贴满了患者亲手书写的感谢信。
应急能力是文化试金石
今年八月,北京突遭洪水袭击,那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考验接踵而至。凌晨三点,暴雨红色预警响起,科室微信群瞬间变得活跃:家在远方的医生主动请缨留守,护士们自发准备了热水和食物,连退休后又返聘的老教授也冒着雨赶到。抢救室里,六个小时内接收了二十名急症病人,没有人提及加班费,大家争相替同事值班。那一刻,我深知,我们的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成功。"老李现在说起这事,眼角还泛着光。
制度文化要刚柔并济
消化内科的门口挂有一块独特的公告板,板上左侧展示着每月“服务之星”的灿烂笑容,而右侧则是一块“差错警示栏”,用背景和黑色字体记录着诸如体温计被打碎等小事。此外,他们还独具匠心地设立了“传帮带”基金,对于资深医生指导新人的行为给予奖励,同时医院科室文化建设方案,年轻医生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机会申请到经费支持。上个月医务处在进行检查时,意外地发现他们的应急预案中,竟然是全科室中唯一一份特别标注了“暴雨天气物资储备清单”的文件。
终究而言,科室文化的建设并无固定的正确答案。正如老李常言:"相较于奖杯和锦旗,更值得珍视的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有人主动站出来值班的声音,是患者康复出院时发自内心的'谢谢'。"或许,正在为团队建设烦恼的你,也能从这个故事中医院科室文化建设方案,发现照亮科室的火花。若有所感悟,不妨为那些默默奉献的医护同仁点个赞,让这份温情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