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闻报道了“高温和暴雨同时降临”,这种极端天气不仅给出行带来了不便,对于医院急诊科而言,更是无形中的巨大挑战。我的一位同事,老王,他在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心内科担任护士长。他们科室不久前完成了“百日安全活动”。前些日子我们一起吃饭时,他向我讲述了这三个月的种种经历,那真是一路惊心动魄,但也收获颇丰。
科室怎么开展百日安全活动?
4月1日,老王所在的科室正式开始了工作,科主任亲自主持了誓师大会。他将科室的核心制度分解成小卡片,大小仅如扑克牌,使得护士站、医生办公室以及治疗室等地方都能一目了然。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实施的“时间胶囊”活动——在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每个人都记录下自己最担忧的安全隐患,并将这些记录密封后存放在科室的档案柜中,约定在活动结束时再打开,进行回顾和总结。老王轻声地向我透露医院百日安全活动科室总结,他当时所写的内容是“夜班护士在给药核对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
百日安全活动遇到过哪些难题?
五月中旬北京遭遇暴雨,某晚我们接到了一位急性心梗患者,患者家属情绪非常激动,坚持要求插队检查。两位年轻护士差点与家属发生争执,这时老王赶紧走过去,拍了拍家属的肩膀说:“您注意看墙上的‘医护患沟通三步法’,我们按照流程来,不会耽误救治。”后来我们得知,这正是他们重点培训的“应急沟通话术”。那次夜班,新来的护士小张几乎将口服药物与注射剂弄错了,幸亏老王坚持实行“双人核对”的规定,这才避免了严重事故的发生。
安全活动期间有哪些改善措施?
他们实施的“安全积分制”挺吸引人,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或者提出有益的建议,就能积累积分,月底还能兑换科室特制的保温杯。老王提到,有位医生建议在治疗车上安装药名语音播报器,结果这个建议竟然被医院采纳了,那位医生也因此赢得了当月的积分冠军。六月初正值台风肆虐,我们科室进行了一次突发停电的应急演练。没想到,演练结束后的第二天,真的遭遇了停电。在黑暗中,护士们却能迅速地打开应急灯,启动发电机。连家属都对她们说:“你们的训练可不是摆样子。”
百日安全活动效果怎么样?
7月10日,开封“时间胶囊”活动当天,全体员工齐聚会议室。老王惊喜地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已通过“PDA扫码核对系统”得到妥善解决。数据显示,穿刺成功率提高了1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下降了40%,就连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关于“安全感受”的评分,5分以上的选项也多了整整两页纸。最令老王感到动容的是,一位年长的先生悄悄地将一袋苹果放在了护士站,旁边还附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感谢你们如同家人般细心关怀。”
活动已经落幕,然而老王已养成了新习惯——每天临下班时,他都会在科室周围漫步一圈,确保所有仪器的电源都已关闭。“这就像商家推出的‘线下无理由退货’新规定一样,我们医疗安全同样需要一套长期有效的机制。”老王一边说医院百日安全活动科室总结,一边拿出手机,向我展示科室新制作的‘安全文化墙’照片,上面最显眼的位置贴着一句小字:那些付出的汗水、熬过的夜晚,最终都化作了患者床头柜上那杯温水的温度。这种直观可感的成果,无疑是百日安全行动中最宝贵的所得。期待老王他们积累的教训能为其他部门提供借鉴,同时,也不要忘记对医者的仁爱之心给予肯定,你们的关注正是对医患安全最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