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朋友老周的烦恼!私立医院科室承包合作协议惹的祸?

近期,高温天气频繁出现,我国许多地区都遭遇了大面积的高温天气,局部地区气温甚至超过了40℃。在这样的恶劣天气条件下,我的朋友老周却抱怨自己的内心比这天气还要“热”。这并非是因为中暑,而是因为一份医院科室承包的合作协议,最近让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不安,四处奔波。

私立医院科室承包,坑有多深?

老周担任一家二级私立医院的行政主管。自从去年新院长上任以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盘活资源”。今年三月,院长引入了一位“合作方”,计划接管医院的康复科。对方承诺将提供设备并负责运营,双方利润平分,确保医院不会亏损。院长决定让老周负责此事,并要求在三天内完成协议草稿的制定。

老周一开始以为这是个不错的决定,因为康复科一直发展平平,外包出去或许能减轻不少负担。然而,当他开始着手办理此事时,却遇到了难题:对方提出了“独立财务核算”的要求,还坚持“排他性合作”,这岂不是相当于把科室的经营权完全交给了别人?万一出了问题,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他模糊地记得,相关规定中提到公立医院不得承包科室,那么私立医院又该如何?查阅了许久资料,发现里面只有“严禁非法从事医疗活动”“需保持公益性”等概括性的内容,详细的规定还需前往卫健委进行咨询。

协议书条款陷僵局:设备归属写不明白

当时我情绪非常激动医院承包科室合作协议书,一连三天都往卫健委医政科跑,那几天天气又热,汗水把衬衫都湿透了,就像刚洗过一样。老周苦笑着说道,后来我才明白,私立医院的科室合作其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聘请团队进行管理,这是合法的;另一种是关上科室大门自己独立运作,这被称为‘承包’,但风险是相当大的。

他急忙对协议内容进行了调整,将“承包”一词替换为“合作共建以及名医工作室导流”。然而,新的问题随即出现:合作方提出要求设备发票抬头写他们公司的名字,声称资金是他们支付的;但老周不同意,一旦合同中这样写明,三年合约期满后,设备岂不是都归对方所有?为此,双方争执不下,已经为此事吵了三次,甚至在5月初差点导致谈判破裂。老周翻阅《民法典》中关于“合作财产归属约定”的部分,仔细琢磨了五天,最终确定要对方在协议中明确写明——务必在协议中明确指出:“合作期限届满后,专用设备应按照折旧价值优先转让给甲方(医院方)。”

防纠纷藏祸根:协议里这 three key 细节必须加

老周感慨,最近确实挺疲惫的——不过并非身体劳累所致。主要是不堪熬夜查阅案例,看得人心惊胆战:记得去年,邻市有一家医院将产科外包,结果合作方发生了医疗事故,由于双方协议中责任划分不明确,医院不得不赔偿了200多万元。

医生承包科室合作协议_民营医院科室承包合作协议_医院承包科室合作协议书

他迅速在协议中加入了三条“紧箍咒”条款:首先,每月双方需核对《医疗质量安全台账》,医院需派专人驻守科室,门诊病历的保管资质不符导致的事故,责任完全由合作方承担;其次,合作方招聘的医生,必须都是医院的主任或以上级别的在职名医才有资格参加面试;再者,第三方审计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盈利核算必须附上原始单据,提交给医院的审计部门,双方共同核查并签字确认,不能仅凭对方提供的Excel表格(电子数据统计表)就能轻易过关。

那天突然发生了什么?就在协议即将签署的那几天,卫健委竟然突然前来进行突击检查合作方的资质,这让他们措手不及。原来,对方的项目经理在医疗和医疗相关管理产业方面几乎没有经验。幸好,我们协议中明确规定“合作方需提供核心团队近五年医疗管理业绩证明”医院承包科室合作协议书,第二天我们就据此拒绝了对方。当天,院长在看到老周整理好的材料时,差点因为惊讶而失足跌倒。”老周拍着胸脯说、

签协议不是终点:持续监管才是“防火墙”

6月15号,上午八点半时分,老周坐在会议室里,手握笔杆,心中却感觉沉甸甸的。那份经过11次修改的协议,正文长达17页,附件更是有9份之多。尽管如此,他清楚,签署这份协议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临床科室的反馈时不时地会收到,询问合作项目在运营过程中是否存在纠纷或投诉,每周我都会拿着《合作科室运营月报》逐个向院长汇报,对其中所有涉及资金流入流出的部分都要仔细核对;尤其是对方在进行营销活动时,是否违反了医美法规,是否存在擦片营销的行为。之前有过将医美服务与其他治疗项目一同打包销售的行为,这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幸运的是,这个问题是在我们自行检查过程中被发现的。

这个月过得挺忙,最大的体会是:若是与哪家医院签订承包合同,就如同学驾驶一般,交通规则必须烂熟于心,不能仅凭教练一句“没问题”就盲目踩下油门!每一个条款都要仔细研读,逐条梳理细节,确保万无一失,否则一旦出了问题,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最后补充一点:若是您或您家中有人恰好也需要签订此类协议,务必牢记:首要原则是确保合法合规,这条主线绝不可动摇;其次,对财务及人事方面的控制权必须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具体细化的部分一定要细化到位;所有可能预见的潜在风险都要提前做好防范,堵得越严密,最后出问题、遭遇陷阱的风险就越小;否则,一旦真出了问题,到时候不仅损失了夫人,还损失了兵力,这实在是不划算,真是太冤枉了!

赞同老周的“踩坑笔记”只需轻轻一点关注并收藏,若你们在医疗合作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不妨在评论区分享;若觉得这篇文章将来可能对亲朋好友有所帮助,还请各位帮忙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