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婚生孩子不能领育儿补贴?没道理
过去半年来,我的一位朋友佳妮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这位32岁的单身母亲,去年刚刚生下女儿安安,既要照看建材店的生意,又要独自抚养孩子,整个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今年三月的一天,她坐在仓库的角落里整理政策资料,突然情绪激动起来——社区告知她因为非婚生育无法申请育儿补贴,给出的解释是“不符合申领资格”。
佳妮在2021年怀孕了,那时候她和男朋友已经分手了,她硬着头皮决定要独自把孩子生下来。宝宝出生之后,奶粉、纸尿裤、启蒙班的花费让她感到非常吃力。有一次她去社区办理居住证,在公告板上看到了“抚养孩子补助金申请说明”,每个月可以拿到800元,足够买两盒进口奶粉了。但是当提交材料的时候,负责办理的工作人员用手指扫过“婚姻状态”那一栏:“没有结婚证吗?”那不行,规定要双亲家庭。”
中科院博士辞职开民宿年营收400万
那阵子,佳妮每天忙到深夜才休息,一边看“中科院博士离开高校经营旅舍年收入四百万”的报道激励自己,一边把《妇女权益保障法》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四月份刚开始,她到区里的妇女儿童医院去做产后检查,碰到了同在坐月子的杨女士——杨女士也是独自抚养孩子,却拿到了政府的资助。她建议佳妮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网站查询今年二月发布的最新公告,里面说明非婚生小孩和婚生小孩享有同样的权利。”小杨把手机递过来,屏幕上“破除生育歧视”几个字格外醒目。
佳妮忽然记起来,前年办理出生证明时,医疗机构并未索要婚姻状况证明,唯独社区遇到了难题。她第二天一大早拿着材料去了街道办事处妇女保健内容,接待人员查阅了最新规定,犹豫着拨打了三次电话,最终无奈地说:“可以补发,不过需要再签署一份‘关于子女抚育的保证文件’。”那天离开街道办事处,春天的阳光让她感到有些刺眼,她买了一支草莓口味的冰棍,坐在公园的椅子上,眼泪突然掉落在冰棍上,原来不是她不够尽力,而是差点因为消息不通而耽误了重要的事情。
现在补贴每个月都能按时收到,佳妮还加入了区妇联的“单亲妈妈支持团体”,上星期刚参加了“0-3岁宝宝饮食安排”的免费讲座。前些日子安安过了周岁生日,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说:“感谢你让我学会坚强和温柔,也感谢这个社会,让妈妈们有更多勇气。”
女人不应以婚姻状况来衡量自身意义——不论选择生育子女、在职场上奋斗,抑或像那位博士那样开辟新领域创业,只要是合情合理的追求,都应当坦然表达出来。赞成的朋友们请点个赞妇女保健内容,谈谈你周围还有哪些陈规陋习需要被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