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二孩妈妈悔悟:我的产后抑郁症本可早点好
上周深夜三点,我站在35层的阳台上俯瞰,意外地感受到风儿的温暖。我的闺蜜林薇在讲述这番话时,她的左手不自觉地紧握着睡衣的边缘,露出了手腕上淡淡的疤痕。这位在互联网公司担任运营工作的女强人,在生育二胎之后,几乎陷入了绝境——然而,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我和林薇同住大学宿舍,她一直被朋友们称为“人生赢家”:大女儿五岁正在上幼儿园,小女儿刚满周岁,丈夫年收入高达七十万,产假结束后便迅速重返职场。然而,上个月她突然给我打电话,泣不成声地说“我撑不下去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这个看似完美的母亲形象其实已经出现了裂痕。
产后抑郁不是矫情,是病
起初总是难以入眠,凌晨两点刚喂完孩子,便瞪着眼睛等到天明。林薇坐在沙发上,语气显得有些飘忽,"白天得盯着工作群,给领导准备早餐,晚上还得哄孩子一觉到天亮。"她模仿着丈夫的口吻翻了个白眼,但眼眶却泛起了红。
去年11月某日,三岁的长子不慎将牛奶打翻,痛哭流涕,怀中的次子也跟着呕吐不止。与此同时,电脑屏幕上的PPT显示着截止时间的倒计时。林薇急忙冲进卫生间,坐在冰凉的地砖上,剧烈地喘着粗气,当时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要是死了,就无需再理会这些琐事了。”
实际上,早在半年前,她就应当察觉到一些不寻常的迹象:月经已经停了三个多月妇女保健顾问,掉发严重,梳头时能抓出一大把,明明感觉疲惫,可是一躺到床上就感到心慌。然而,每次她去社区医院复查,医生都认为是常见的“产后虚弱”。
选对妇女保健顾问,少走三年弯路
今年一月份,事情发生了转折。那时我陪她去挂号妇女保健顾问,导诊台的护士向我们推荐了医院新开设的“妇女全周期保健门诊”。当我们见到接诊的张医生时,他并没有一进门就量血压或开药方,而是先递给我们两杯热乎乎的红糖姜茶。然后,他耐心地听她连续说了整整50分钟。
张医生告诉我,我的情绪波动并非无端,而是因为产后抑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双重影响。提及此事,林薇的语气轻松得仿佛在谈论别人的遭遇,她指着那份旧体检报告,叹了口气说:“你看,这促甲状腺素的数值已经高达12,早就应该开始治疗了。”
林薇感到非常惊讶,医生不仅给她开了抗抑郁药和优甲乐,还和她的丈夫交谈了整整半小时。从第二天起,那个下班后总是“累得瘫在沙发上”的男人,竟然主动承担起了早上的亲子阅读任务。
别让"妈妈身份"绑架你的健康
林薇每周三下午都固定去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并且和几位妈妈们组建了一个“吐槽群”。在上周的复诊过程中,她偶然遇到了一位新手妈妈小李——正是我们小区那位因猫和男友争执而报警的姑娘,这次她是来检查乳腺结节的。
张医生提到,现代女性面临的压力确实很大,无论是月经不规律还是更年期症状,又或是孕期水肿和产后尿失禁,这些都绝非是能够简单忍耐就能解决的问题。林薇突然紧紧握住我的手,眼中闪烁着令人惊叹的光芒,她提醒我:“一定要先照顾好自己,这样才能有力气去抚养孩子。”
前些日子我清理旧物品,偶然发现林薇在大学时写的日记,上面写着:“未来一定要看遍世界的风景。”如今,她在小红书上的置顶动态是:“今天没有背单词,也没有完成PPT,但我给弟弟讲了两遍绘本,还给自己熬了一锅红枣银耳汤——这样的日子也值得称赞。”
若你也常感疲惫至极,难以呼吸,就别勉强自己,去预约妇科保健门诊。须知,真正能战胜生活的,并非坚不可摧的毅力,而是敢于寻求帮助的胆识。
若你身旁有类似的女性朋友,不妨转发给她;若是正在面临这些困境的母亲,不妨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同在。别忘了点赞和收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关注妇女健康,是每位女性应有的自信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