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听做父母的抱怨,养孩子比工作还要辛苦,尤其是孩子时不时地生病,光是去医院就让人够受的。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实例,我的朋友老张的女儿今年刚上小学,暑假前突然频繁地抱怨头晕,一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视力出现了严重问题。今天我就借这个案例,和大家探讨一下我国儿童保健的相关问题,或许能帮助大家避免不少误区。
孩子暑假沉迷平板 当心视力问题找上门
老张在CBD的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运营工作,日常事务繁多中国儿童保健,忙碌得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女儿放暑假后,他就将孩子托付给了家里的老人照顾。然而,今年七月初期,孩子抱怨说在学校上课时看不清黑板,老张一开始并未太过在意,认为是假期期间过多使用平板电脑所致。然而,上周他带着女儿前往同仁医院进行检查中国儿童保健,结果令人震惊:小女孩的近视已经达到了200度,散光也有150度。医生警告,如果再不采取干预措施,小女孩的近视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发展成高度近视。
老张为此事焦虑不已,他每日查阅各类育儿指南,这才意识到孩子的视力问题远超预期。据中国疾控中心去年发布的数据,我国6岁儿童的近视率已达到14.3%,而小学生的近视率更是高达36%。医生建议他,除了限制孩子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每天确保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至关重要。然而,暑假期间天气炎热,孩子们又怎会愿意外出
恰巧那时候,天气预报预报了“本周高温暴雨一同到来”,白天外面热得像蒸笼,晚上时不时就有雷雨。老张脑筋一转,便重新布置了客厅:沙发靠墙移开,中间空出地方铺上爬行垫,每天晚饭后陪女儿玩一小时拼图和搭积木,周末还会早早地带着女儿去附近公园放风筝。坚持了半个月,孩子说眼睛酸胀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零食当饭吃 孩子脾胃迟早出问题
视力问题得以解决,却出现了新的困扰。老张注意到女儿对正餐不感兴趣,反而对辣条和薯片情有独钟,每天能悄悄吃掉两包。社区医生向他指出,这可能是“隐性饥饿”的表现——孩子看起来吃得不少,但实际上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并未达标。尽管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那些偏食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缺铁和缺锌的情况。
老张回想起前些日子看到的报道,“7岁女孩喂马不幸手指被咬伤,度假区发布通报”,那时他和同事还在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太过娇生惯养。然而,当问题落到自己头上时,他才发现头疼不已。女儿的肠胃比较弱,稍微吃点凉的东西就会拉肚子,医生解释说,如果长期用零食代替正餐,脾胃功能只会越来越差。于是,他下定决心,把家里的零食全部换成了坚果、酸奶和海苔,购物时特别挑选深绿色的蔬菜,晚上还会为孩子熬上一锅红枣小米粥。
前几日我带着女儿去做了复查,医生轻轻按了按孩子的腹部,说道:“比起上次,感觉软了很多。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调养,到了秋冬换季时,她就不太容易感冒了。”听到这里,老张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这才明白,儿童保健并非仅仅是补充营养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从饮食、睡眠、活动习惯等各个方面逐一进行调整。
儿童保健牢记“三早”原则
老张在朋友圈里被誉为“育儿高手”,他经常与人交流育儿经验,强调儿童保健要牢记“三早”原则——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培养。以视力为例,从3岁开始就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饮食习惯要从小培养,不能等到孩子偏食才手忙脚乱;此外,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至少要保证10小时,即便家长再忙,也要确保孩子晚上9点半前熄灯睡觉。
前些日子,他打算给女儿报名一个在线的英语课程,但听闻了一位42岁的离婚女性因打赏主播20万而遭到分手的新闻,便心生感慨。他觉得与其花钱购买焦虑,不如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于是,他现在每天下班后,都会坚定地陪女儿完成三个活动:阅读绘本20分钟、做眼保健操10分钟、亲子聊天5分钟。
养育孩子好似攀登高峰,每个时期都面临新的考验。相较之下,与其不惜重金购买保健品,不如从日常做起:减少零食购买,增加蔬菜采购,减少手机使用,多带孩子户外活动。这样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远比其他任何方法都要来得有效。觉得这些建议有用的家长们,别忘了点赞支持,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育儿心得,让我们共同探讨,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