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常听见初为父母的人诉说带孩子的艰辛,特别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孩子总是没完没了地生病。我的一位邻居晓雯就是这种情况,她是一名在职妈妈,去年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带着三岁的女儿朵朵去诊所。今年夏天,她参加了社区举办的健康讲座,学到了一套照顾孩子的方法,这才总算找到了一些门路。今天我就把她的心得整理一下,这些都是真正可以派上用场的养育孩子的知识。
孩子换季总生病?先看免疫三道防线
去年九月,朵朵刚开始上幼儿园,就不断生病感冒。晓雯非常着急,吃饭都不香了。她在网上找了很多土方子,尝试了按摩和调整饮食,但效果总是不稳定。后来,她在市妇幼保健院的妈妈讲座上了解到,3到6岁的孩子的免疫系统就像刚刚修建好的城墙儿童保健常识,皮肤、黏膜和免疫细胞这三道屏障还不够坚固,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的时候,特别容易被病毒侵袭。医生提醒不要穿得过多导致出汗,建议每天早上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儿童保健常识,这个小做法持续两个月后,朵朵冬天生感冒的次数明显降低,只有原来的一半了。
为啥有的列车坐着坐着车次就变了
今年五一假期,晓雯和朵朵乘坐高铁前往外婆家,原本是G123次列车,但中途睡着醒来后,发现车厢电子屏上显示的车次变成了G126次,她顿时感到非常紧张,担心自己搭错了车,于是赶紧询问乘务人员,结果得知铁路部门为了更好地进行车辆调度,当一趟列车的行驶方向发生改变时,就会重新编排车次号。这件事让她意识到,带孩子坐车,除了要看好车票,还应该用手机记下车站在哪,哪趟车,如果临时要离开座位,可以在胳膊上贴张写着电话的小纸条,这样更放心,这些都是医生说的路上照顾孩子要注意的地方。
喂饭追着跑?破解饮食习惯密码
晓雯最感到困扰的是孩子吃饭的事,朵朵到了四岁,仍然一边玩着玩具一边吃,身高和体重都偏小。有一次带朵朵去社区医院检查身体,儿保科的李主任全程看着她吃饭,指出问题主要出在家长这边:奶奶总是担心孩子饿着,就拿着碗跟着妈妈,一看到孩子不肯吃就急忙换别的食物。医生提出一个方法,要设置"三色餐盘"方案,蔬菜、肉类、米饭分别占餐盘的三分之一,把食物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吃,25分钟后就把饭菜收走。刚开始朵朵很不高兴,但是坚持了三个月,她竟然能自己吃完小半碗饭,后来她去检查身体,运动能力方面的评分从还可以直接变成很好。
没结婚证不能领育儿补贴?官方回应
上月社区网格人员告知可申请育儿补助,邻居王姐因未领结婚证,起初担心无法领取,后见官方说明只要孩子户籍在此地即可申请,这才安心。晓雯正好看了下新版的《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服务指南》,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在除了常规体检,还开展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检查,上次带朵朵去评估发育情况时,医生用搭积木游戏就看出她手部精细动作不太灵敏,建议她多玩穿珠子、拧瓶盖之类的玩具,这些免费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晓雯最近总跟别人讲,带孩子跟开火车差不多,既要明白些"安排时机"的道理——把握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也要准备好"应对突发状况"的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照顾技巧。最近朵朵的幼儿园搞了绘本听读活动,老师特意夸她能完整听完一个故事,这点进步让晓雯比加薪还要高兴。带孩子过程中,减少担忧多学习,也许就是最有效的育儿方法。对家长来说,觉得内容有帮助的话,记得进行点赞和收藏,同时,也欢迎在留言区交流你的带娃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