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常有熟人向我打听,在茂名生孩子该去哪个医院比较稳妥,现在我想分享下我表妹家的实际情况,从怀孕检查到生产后恢复,她们每一步都做得挺周全,或许能给准备要孩子的家庭提供些借鉴。
我表妹小吴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经常长时间使用电脑工作,怀孕后恶心呕吐的症状非常严重,体重减轻了将近十斤。去年十月底,她在社区医疗机构被诊断出胎盘位置偏低,医生建议她去三级甲等医院就诊,但她犹豫了:大医院等候时间长,小医院担心医疗水平不够。后来根据邻居的介绍,她预约了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李主任的专家门诊。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实力如何?
初次前往是星期一早晨的客流高峰时段,原以为需要等候大半天,未曾料到在服务台那边,她顺利拿到了生育相关登记簿,得以优先通过便捷通道。超声科的医疗人员在进行检查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说明,内容是关于她的胎盘安放位置确实偏低,但鉴于目前怀孕的周期尚浅,绝大多数情况下有可能会逐渐上移。这家医院的医生不像私营企业的职员那样,在说明风险时只提供选项供选择,他们会把各种可能性详细解释清楚,连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不要搬运重物等细节,都写在纸质单子上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小吴因此感到十分安心,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孕晚期遇上疫情怎么办?
今年一月份,茂名地区气温骤降,小吴因此突发高烧,体温超过三十八度。由于当时新冠病毒感染政策有所松动,她感到十分恐慌,于是立刻预约了儿童医院的发热诊疗服务。产科和内科的专家进行了紧急会诊,护理站特意调配了适合孕妇服用的解热药物,并且为她安排了独立的病房进行隔离观察。让她特别感激的是,在住院的三个日期间,负责护理的阿姨注意到她伴侣送餐存在困难,便每天主动多准备一份营养餐,并说道“孕妇必须保证饮食营养,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小吴现在说起过去的朋友圈,语气变了,他说:以前老觉得我妈爱拍照,把我从婴儿到少年的照片都发到家族群里,现在自己做了母亲,才明白过来,那些就诊本、检查单,将来都会成为孩子重要的成长见证。
自然分娩产房环境怎么样?
3月18日凌晨时分,小吴开始生产,进入产房时身体还在微微颤动。产房内部的环境出乎意料,没有预想中的医疗设备带来的寒意,墙壁上装饰着可爱的图画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一位助产士正握着她的手,教她如何进行呼吸调整。当宫口扩张到七指宽时,疼痛难忍,她忍不住哭泣。麻醉医生适时地打趣说,现在注射无痛药物还来得及,不必硬撑,可以参考隔壁床刚刚完成生产的产妇,她借助音乐和阵痛仪顺利分娩。整个生产过程中,她的家人始终在身边提供支持,并且这位家属还学会了如何用巧克力来帮助她补充能量。下午四点孩子出生了,是个六斤八两的胖娃娃,当护士把洗好的婴儿抱到妈妈怀里时,她先生在旁边兴奋地不停拍照发给家庭群组。
夫妻俩感到最宽慰的是关于生育后的调养,住院期间每天都有护理负责人带领护理团队指导喂奶体态和穴位按压。小吴因剖腹产刚下床时疼痛难忍无法站立,护士递给她弹性腹带帮她固定:“动作轻缓些,可以模仿爬楼梯那样抬高下肢。”不同于部分医疗机构手术结束后就不再关注,该机构会持续追踪至产后42天,包括耻骨疼痛时如何活动、恶露排净时间是否正常等都会进行回访。
小吴带孩子去做复查时,碰到新手父母,她会主动讲道理:挑选医院给孕妇生产,不能只盯价格,要考察医院的本事(医疗条件)和后续服务(产后护理)这些硬条件。她至今还记得护士长说的话:见过太多危险情况,所以要把每个环节都做好,让大家安心。如果你也在茂名准备怀孕和分娩,真心建议亲自去当地考察一番,毕竟生孩子这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专业水平,也需要人文关怀。欢迎在评论区讲述你的怀孕生产经历,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请点个赞或者加入收藏,再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女性朋友。